宁强启动实施医疗共同体建设
(通讯员 周峰 熊震)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宁强县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工作总要求,通过“大手拉小手”,启动实施以托管为主体的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将医改福利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该县着力破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窘境,建立以县天津医院托管青木川镇卫生院,以托管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医改模式。经过多年探索,于2017年确定由3家县级公立医院托管11个镇卫生院,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一系列配套条件,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县镇一体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该县把县级医院和镇卫生院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连为一体,建立优势互补的协同关系,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优化结构、合理分工、共同发展。在人员管理上,打破医生身份界限、岗位界限,实行人才统一招录、人员双向交流、统筹调配使用。在财务财产上,实行财务统一管理,分开记账,独立核算;资产统一登记,分别建立台账,灵活调剂使用。在业务管理上,实行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等业务统一指导。自6月医共体建设实施以来,先后有40余名医务人员实现双向交流,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镇级卫生院费用报销比例。
为了加大医疗共同体的知晓率,该县先后开通“健康宁强”微信平台、开设《健康扶贫》专题栏目,制作《合疗报销流程及报销政策细则》喷绘225面,发放宣传彩页7.4万余份。组建4个专家组和11个体检组。通过医务人员入户宣讲、开展健康体检等形式,大力宣传医疗共同体建设成效、健康扶贫政策、分级诊疗制度,积极开展精准分类、精准救治、签约服务等工作,落实大病集中救治1210人,慢病签约服务1390人,重病兜底保障5人。在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同时,该县加强对外衔接沟通,邀请北京天坛医院16名专家利用4天时间深入因病致贫贫困户家中走访,邀请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对贫困群众疑难杂症进行现场诊疗,联系社会各界对5名重病儿童患者实施免费救治。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