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景区建设 释放旅游红利 ———外地游客对铜川旅游景区满意度调查
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围绕旅游发展,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建设精品景区,着力抓好县域旅游、乡村旅游,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全景铜川”。现在铜川旅游景区发展的怎么样?存在哪些短板?近日,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倾听外地游客的感受,在玉华宫景区、金锁石林景区、药王山景区、薛家寨景区、香山景区开展了“外地游客对铜川旅游景区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外地游客对铜川旅游景区满意度较高,真诚地反映了旅游感受,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特别指出了景区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产业链条偏短、服务质量不优、宣传力度不大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外地游客客源结构情况
本次调查在5个景区共随机抽取外地游客102名。具体呈现“五多五少”的结构特点。(一)中青年游客多,老年游客少;(二)高学历居多,高中以下学历少;(三)企业身份人员多,其他身份人员少;(四)高收入人群多,中等收入人群少;(五)省内游客多,省外游客少。
外地游客的旅游感受
(一)对铜川旅游景区的评价:对旅游景区、景观完整性、景观真实性的满意率较高。(二)对景区消费价格的评价:从景区门票价格、纪念品价格、用餐价格上整体认为价格合适。(三)对景区的分项评价:游客对铜川景区满意比重较大的项目依次是景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安全设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交通指示牌、周边交通状况、卫生状况。最不满意的是景区用餐状况、购物状况、对外宣传力度。(四)游客对再次到铜川景区旅游的可能性:1.86.3%的游客在未来可能重游铜川;2.93.1%的游客可能推荐亲戚或朋友到铜川旅游。(五)游客认为铜川景区的不足之处:16.7%的游客认为部分景区自然景观存在不足;14.7%的游客对部分景区的环境卫生感到不满意;40.2%的游客认为部分景区的娱乐项目较少,玩的不能尽兴;19.6%的游客认为部分景区的服务质量较差;27.5%的游客反映部分景区内主要景点缺少零售点,不能满足游客需要;部分景区安全措施较差;部分景区内的农家乐饮食卫生较差;适宜老年游客避暑的景区内部分台阶较陡或设置不合理,安全提示标志较少,道路没有路灯,晚上出行不便等。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一是部分景区安全设施较少、安全警示牌较少、景区道路指示牌较少,如玉华宫景区湖边围栏;二是部分景区没有全景图或全景图较少,对有的游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知道景区的全景和自己所处的位置,所以只对部分景区进行了参观,对游客带来了遗憾;三是部分景区道路没有路灯,对休闲、避暑的常驻游客带来安全隐患。(二)景区产业链条偏短。一是部分景区娱乐设施较少,对于单位集体组织参观活动的游客,最大的遗憾是不尽兴,部分景区仅仅是满足了听、看,缺少了玩、吃;二是旅游业与文化、农业、工业等产业之间融合不够,仍然停留在观光游、传统消费的圈子;三是旅游景点听头大、看头小,缺乏有创意、有特色的产品;四是产品结构单一、呆板无味,缺乏能留住游客脚步的休闲娱乐型产品。(三)景区服务质量不优。一是景区内星级饭店、宾馆较少,游客住宿紧张;二是部分景区缺少旅游服务中心,外地游客只能根据目的地情况自行旅游;三是商业服务意识不强。(四)宣传力度不大。一是部分景区外地游客只知道景区能避暑,但不知道该景区的厚重文化。二是部分游客只知道铜川景区一隅,不知道铜川全景。
对铜川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一)加大景区硬件设施的建设。硬件设施是游客对景区建设最直观的感受。一是提高景区安全度。比如湖边、桥上、路边增加防护设施;二是加强部分景区道路照明设施的安装;三是加大景区游览指示设施的投放范围,比如景区全景图的安放数量,景区景点指示牌的合理设置,景区道路指示牌的合理设置。(二)加强“旅游+”深度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参考外地景区发展新模式,有创新,不重样,积极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项目,培育升级一批4A级景区,引进开发一批新型业态产品,着力彰显特色、打造精品,使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三)不断优化景区服务质量。在景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机制也要更健全,让游客更受益、更满意。(四)加大景区对外宣传力度。整合旅游资源,创新营销方式,宣传铜川故事。(许清波 侯景鑫 李乐)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