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归来不看石 探寻千年古石城“铜吴堡”
距离吴堡县城2.5公里、位于秦晋黄河大峡谷边上的吴堡石城,因雄峙于黄河西岸的吴山之巅,而被誉为“铜吴堡,铁葭州,生铁铸就绥德州”三州之首。它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石城,始建于五代时期北汉政权,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06年5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石城全国罕见
石城周长1125米,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城墙以石砌成,墙高6米至10米,宽2.6米至7.5米。筑城时在布局上有所讲究,东临黄河为池,西以沟壑为堑,南是出行通道,北门外为咽喉狭道连接后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石城虽小,该有的建筑也一应俱全。除设置有县衙、监狱等,还有城隍庙、娘娘庙、龙王庙、先农坛、书院等。
进入石城,只见脚下是石头,眼前是石头,顿觉进入了石头的天地。石头的城墙,石头的城门,石头的庙宇,石头的民居,石头的店铺,石头的街道,石碾石磨,石狮石鼓,石牌石匾……整座城就是一座用石头雕琢而成的石艺博物馆。城内的民居独具特色,建筑均为窑洞式的石头结构,类似一个个小的四合院,是明清时期所建造,保存较好。
作为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千年石城,有专家曾评价说:“在陕西乃至全国的古代城防建筑中,以青石包砌的情况并不多见,吴堡石城作为其中的一员,延时之久和现状之完整都是全国鲜见的。”
石城由来的传说
吴堡县无大山,共有土石山丘1886个,其中较大的土石山丘有妙峰山、黑龙山、十里山、西梁山、龙凤山等。
石城建于吴山之上,是冷兵器时期极其理想的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载,公元418年,东晋大将刘裕率军攻破长安,灭掉后秦,留下12岁的幼子刘义真和部分兵力镇守长安,自己则统帅大军返回建康夺取帝位。大夏国王赫连勃勃乘机率铁骑两万,沿秦直道南下,很快击败刘义真夺取了长安,后返兵还都统万城。赫连勃勃从长安返回时押回一批被俘的官兵和美女,由于刘裕的部队来自江苏一带被称作吴地的地方,赫连勃勃在吴堡筑城安置俘虏,号“吴儿堡”,“吴儿”是对俘虏的蔑称,后“儿”字被去掉,改称为“吴堡”。
赫连勃勃所筑的城池是不是就在今日石城原址上,史界尚无定论。但关于石城的由来,另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当时要在吴堡选址修建一座城池,将领挑来选去,看中了寇家塬一带广阔的塬面,就在那里插上了标旗,但到了第二天早上,标旗不见了,于是又插上标旗,但还是丢了,连续三天都如此。第四天,将领使了个心眼,白天插上标旗,晚上派士兵偷偷看守。午夜时分,只见一只白狐狸叼起标旗朝南跑,士兵一直跟踪到了黄河边的石山顶上,但白狐狸并不在山顶,只有标旗插在上面。将领来了一看,发现山峰险要,东南西三面都是百丈悬崖,悬崖下是滔滔黄河,乃是易守难攻的筑城良地,遂决定在此建城。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