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额人的“苹果经”
初冬时节的三原县马额服务中心,一片繁忙的景象。果园里,三五成群的人们正在修剪果树,果行门口,一辆辆大货车正在装运苹果。马额服务中心地处三原县北部塬区,属于渭北黄土高原中部,全年气候“春温暖、夏不燥、秋凉爽、冬不寒”。平均海拔630米以上,土质肥沃,无工业污染,属于苹果优生区,也是三原县苹果主产区。现有果树43000余亩,占整个服务中心耕地面积95%以上。现在的马额人外出打工的少了,在家务农的人多了。
打造有机绿色产品
作为整个地区的主导产业,马额服务中心始终把科学技术贯穿于苹果生产的各个环节,力求打造安全、优质的有机绿色产品。服务中心定期开展种植技术交流,并组织专业人员制定颁布了《绿色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果品标准体系》指导果农生产活动。2005年成立了土壤测量站,帮助群众检测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中心每年都要聘请省果树研究所、县农广校的专家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从剪枝、施肥、疏花、疏果,到喷药、套袋,每一步都有专家的指导。马额苹果因此也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苹果)质量体系认证。
“虽然我的标准果园每亩比其它果园多投入1000元,但每亩能增收2000多元呢。下一步我准备在扩大合作社规模、果库建设和加强合作社宣传三个方面做工作。”康家村的郭占虎踌躇满志地说。早在2004年他就开始建设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的绿色果品基地,当年培育的SOD(生物活性酶)苹果,卖出了15元一个的天价。这位痴迷于科学种田的农村人,把家安在了苹果地头,每棵果树的施肥、喷药、疏花、修剪等情况都严格监控记录。 2005年他组织300户果农成立了三原战虎苹果专业合作社,在中国农科院果树专家汪景彦教授指导下,他精心培育的SOD苹果每克含40个活性酶单位,并且不含重金属,亚硝酸盐的含量更是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战虎牌SOD苹果荣获2008年咸阳市首届农副产品展销会优质奖,当年也创下了每亩8万元的天价。
打造马额苹果品牌
自开始苹果种植后,马额就活跃着一批从事果品销售的经纪人,2006年政府专门成立了果品经纪人协会,统一管理并对苹果销售提供大力支持。通过政府的培训及各自的实践,马额已产生了500多名乡土人才,这些“能人”不仅活跃在田间地头,也穿梭于上海、武汉等城市,为马额果业的产、供、销提供相关服务。
马东村的王增荣,19岁开始搞长途运输。2006年马额的苹果种植产业壮大之际,他敏锐地看到了这其中的商机,成立了信息部,利用自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特长,搞起了苹果运输,一头连着果农,一头连着客商。2007年他成立了三原飞腾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苹果销售和运输。与他常年联系的客商有200多家,同时还与上海飞龙、聚皖、安凯等货运车队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近两年,马额50%以上的苹果都是经他的手销往四川、湖北、上海等地,甚至出口至越南、俄罗斯等国家。
今年马额苹果产量达16万吨,总产值近6亿元,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走在马额的街道上,果行、农资部门口正在装车的老板和食堂里请客吃饭的人们忙得团团转,私家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勤劳致富的马额人,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
陕西农村报记者 王宏涛 通讯员 王琮 苏刚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