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脱贫攻坚那些事》(二)王长安:从贫困户到创业之星
本报记者陈志敬通讯员高智育
王长安成明星了!
8月31日,白水县西固镇西固村文化广场,在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西固镇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近200名贫困群众的共同见证下,王长安和另外两名被评为西固镇创业之星的贫困群众走上了领奖台。台下,掌声不断,是肯定,更是激励。
“党的好政策为我再次创业提供了帮助,帮我树立了脱贫之志……”台上,代表创业之星发言的王长安语速很慢,但句句铿锵。
9月5日上午,雨没有停下来的任何苗头。雷村街道,王长安家的包子店,客人络绎不绝,一家人笑着招呼着每一位顾客。
10时30分许,客人慢慢少了,王长安接受了记者采访:“一不小心,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3000元奖金当即就兑现了,这下娃上学的生活费就有了。”
王长安是西固镇雷村人。前些年,他是个能人,靠着给人开车养活了一家老小,还攒下了不少积蓄。2011年,为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他开始在故县水库养蛋鸭。然而,一年后,他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变。由于对养殖技术不精,蛋鸭开始患病且接连死亡,让这个曾经的“能人”也无能为力。祸不单行,妻子也被查出患上了宫颈癌,巨额治疗费用让这个家雪上加霜。
“为给妻子治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亲朋也都借遍了,就连正在上学的小女儿也被迫辍学了。妻子整天唉声叹气,连饭都不想吃。”王长安回忆着,不时叹气。
几十万元的债务,上门讨债的人,外加患病需要治疗的妻子,压垮了王长安,压垮了这个家。他开始沉默,很少出门,仅有的几次也是出去躲债。“那时,我就想,反正日子已经过烂了,就这样了。”
就这样持续了近3年。2016年,王长安被纳入扶贫对象,村委会主任杨德荣找他聊天,“你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吧?”他避开了杨德容的话题。接连几次,他见无法回避,就反问杨德荣:“你说我能咋办?”
杨德荣知道王长安害怕什么。“你不是有做包子的手艺吗?干起来,没钱,我们给你凑凑。”
杨德荣的话打消了王长安的后顾之忧。在镇、村干部帮助下,王长安在雷村街道建起了一间石棉瓦房,开始卖包子。他本人也深知此次创业是一次输不起的“战役”。每天,他早早起床,选购最新鲜的蔬菜,购买上好的大肉,靠质优价廉吸引顾客,慢慢地,他的生意越来越好,排队等候买包子的顾客越来越多。
“今年,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扩大经营,搬到现在的地方,顾客越来越多。粗略估算一下,每月净收益5000元左右,摘掉贫困户帽子指日可待。更为重要的是妻子的病也奇迹般减轻了。你看,她现在哪像个病人!”王长安笑着指着妻子。
王长安靠自主创业摆脱贫困的事迹感动了乡邻。村民李玉川如此评价:“长安身上有一种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劳,苦干、实干和巧干是他能迅速摆脱贫困的主因。他的故事给其他贫困户以启迪,那就是:人人都要有创业精神,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创业,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
对于王长安来说,还有一件大喜事,那就是移民搬迁,他即将搬迁到雷村新建的移民搬迁安置点,一改多年暂居村内废弃小学的历史。
“脱贫攻坚,贫困群众是主体,得有自主脱贫的志气和勇气,要不等不靠,依靠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摆脱贫困。”采访临结束时,王长安讲述着自己的脱贫心得。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