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效能普惠广大群众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效能?这是广大文化工作者共同面对的一项现实问题和艰巨使命。9月15日,我市举办了“公民进政府———参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活动”,组织群众参观走访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围绕公共文化场馆效能提升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和学习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之东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的意见》,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宗旨,统筹和盘活各类社会资源设施,从提高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利用率、建立公共文化场馆服务项目内容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机制、推动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的互联互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和服务、提高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对全市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作了制度性安排。市文广局印发了《铜川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绩效考核办法》《铜川市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设计出详实可操作的量化评分标准,为全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组织建设、硬件配备、开展活动、绩效考核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个区县和广大城乡纷纷行动,整合社会资源、清除行业壁垒,“花心思”改革创新、“动脑筋”惠民便民。在王益区桃园街道办光明社区,由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老年大学、中小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艺术家工作室、文艺家协会等12个辖区企事业单位、个人组成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联盟正式成立。按照“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打造“一心多点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特色文化社区。在印台区图书馆,通过建立“免费开放人性化服务、数字资源便捷化服务、智能管理自动化服务、特殊群体针对化服务、阅读推广提升化服务”等五项机制,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创新服务内容形式,扩大群众参与范围,以优质服务吸引和培养了大批“固定客户”,在市群众艺术馆,通过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吸纳社会各界代表加入理事队伍,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化管理搭建了平台。积极成立我市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联盟,实现联盟场馆之间整体统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全市文化场馆服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9月18日,在市委党校新任县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市文化广电局局长梁秀侠作了题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专题报告,她动情地说:“公共文化场馆是一所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综合学校,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通过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学方法,让大家生活得有质量、有品位,有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这便是我们的教学成绩。”市委书记郭大为说:“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不但要看‘颜值’,更要看‘气质’,要用文化的力量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让百姓从中受益、得到实惠、感到幸福的内涵式发展,才是最有质量、最有价值,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本报记者 吴洋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