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力量“沉”下去富民产业“顶”起来——合阳县王村镇脱贫攻坚见闻
本报记者王勇通讯员姚佳心朱晓春
春华秋实,丹桂飘香。合阳县王村镇山野间核桃满树,花椒满园,到处一片喜人景象。联合村71岁的五保户邢有才见到记者满嘴的喜悦:“政府的政策好得很,这日子有盼头。”邢有才弟兄5个,二弟小时送了人,三弟已住进敬老院,四弟招赘到外地,目前留在本村的就他和五弟两家人。遗憾的是,五弟一家三口还都是残疾人,所以,两个家庭的担子还靠邢有才来扛。
令人欣慰的是,当地的花椒和核桃产业一直发展不错,脱贫攻坚开始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王村镇党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工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举措,以“绣花”的功夫,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引导和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共享发展,取得了党建和脱贫攻坚两加强、两促进的良好局面。
就在不久前,正是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协调下,邢有才和五弟共拿到了10万元贴息贷款,其花椒种植规模增加到了11亩,核桃园增加到了6亩,五弟的羊圈也正朝着小规模的羊场扩建。
全县首家脱贫攻坚作战室
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吃透政策,享受政策
王村镇镇中心街区有一处特别醒目的场所——王村镇脱贫攻坚作战室。这是合阳县第一家专门为脱贫攻坚战而设置的“阵地”。
走进作战室,依次是一个惠农综合性办公大厅和一个标准化会议室。大厅里有扶贫办、社会保障办、农口办、民政办等与贫困户密切相关的服务窗口,人员配置、规章制度一概俱全。在这里,大到全镇贫困户分布、各年度脱贫计划及完成情况,各村贫困户数量及脱贫、未脱贫户数、人数,“八个一批”户数、人数及帮扶进展情况,小到每一户贫困家庭人数,务工就业状况、家庭主导产业,学生上学情况,成员健康状况等都能建档立卡、“有据可查”。这些不仅能让镇村两级党员干部随时掌握脱贫攻坚战进展详情,进而精准施策,也让每一位来办事的贫困户了解自身情况,高效获取帮扶;标准化会议室就像是作战“指挥部”,对全镇脱贫攻坚战的部署研究、方案解决和发出决策都这儿进行。运行两个月以来,脱贫攻坚作战室接待来访3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一批涉及贫困户切身利益的疑难和问题,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
围绕脱贫攻坚任务,王村镇还从配齐配优村两委队伍,整顿建强基层党组织入手,坚持抓学习、抓制度、抓阵地、抓规范、抓廉政,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打造了一支求真务实、不怕吃苦的党员干部队伍,筑牢了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把党建的力量“沉”到基层,打通了服务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
签个字就能分红家门口也能打工
“在屋顶安装光伏板不到一年时间,扣除贷款后,净收入1500余元,这对我们残疾人真是很好的脱贫方式。”北蔡村贫困户樊广科言语里被知足充溢。他笑着说,只要每天太阳会升起,20元/天的收入会毫不费力地稳稳进兜。这块5千瓦的光伏板将持续20年,每年将为樊广科带来6000元的收益。而他要做的,就是在银行签个名字而已。
紧抓“产业”和“就业”是基层扶贫的两个重要着力点,王村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全面推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产业精准扶贫,在实践中形成“自由发展菜单式”“光伏发展兜底式”“党建+引领式”和“园区发展带动式”四种模式,不仅实现让脱贫由“输血”转向“造血”,还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
走进北蔡村,便感觉到无数光斑闪烁,放眼望去,一排排倾斜而置的光伏板整齐醒目,这就是王村镇北蔡村老百姓口中的“阳光产业”。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850万元,占地面积28亩,通过土地流转带动贫困户100户,电站建成后,每年每户收益可达5000元以上,20年累计收入在10万元左右,利用光伏“板”下的土地,贫困户还可种植油用牡丹,实现“一片土地、两种产业、三份产出”,成功形成了“光伏发展兜底式”产业精准脱贫模式。
在北王村,拥有100多座设施大棚的恒丰源现代农业园区则展示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强大带动能力。流转使用群众土地500多亩,建立产业园区,发展设施农业,并吸纳贫困户入园务工,让贫困户既得土地流转收益,又赚劳务付出工资。合作社给予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收益,年底还根据收益为每户分红,让贫困户早日摘帽,不再反贫。2016年,全村48户贫困户入社,每户获取分红1391元。而2017年上半年,全镇园区共付给贫困户劳务费达600万元。
该村74岁的贫困户李成章家中5口人,儿子靠不上,自己年纪大了,干活没人要。村里考虑到其情况后安排在园区干零活,仅去年半年就挣了1万元。李成章感慨地说:“不用出门,有空就来,扫地除草,一点不累,这样的好事到哪都难找。”
此外,为进一步增强贫困户的“造血”能力,镇村两级积极开展就业扶贫,普遍设立了环境卫生公益性岗位,针对群众需求,开设了各类技能培训班,今年镇上还筹备与江苏、浙江等用人省市进行劳务对接,为贫困户搭建桥梁,提供更广阔的致富平台。
“党建+3c”让红色力量更红
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构建抓党建促脱贫责任保障和服务体系,是王村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法宝”。
王村镇十分重视基层堡垒和队伍建设工作,多措并举、从严从实。利用每周五统一活动日,将“脱贫攻坚”作为必选研究课题,要求党政同抓,镇村两级书记、主任同抓,落实各级责任,严格落实“五个一遍”即:第一书记对所在村贫困户走访一遍;村两委干部对所在村贫困户入户走访一遍;所有帮扶干部对帮扶的贫困户入户走访一遍;包片领导对所包联的村的贫困户入户走访一遍;镇纪委和扶贫办联合对所有村入户走访一遍。通过广泛的调研走访,鼓励大家研判发展实际,多方联系、协调、解决发展难题,把党员干部推动扶贫攻坚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基层党组织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模式已在全镇上实现全覆盖,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力量。
与此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帮扶,加强与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联系,通过搭建各类载体,组织当地秦晋集团等爱新企业投身脱贫攻坚战,为群众致富不断注入新动力。将扶贫、扶智、扶志融会贯通,与群众谈心交心,在贫困户中持续开展宣讲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党建力量“沉”下去,富民产业“顶”起来。如今的王村镇,产业铺就致富大道,遍地盛开希望之花。该镇党委书记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地把工作重心用在贯彻落实、精准落地上,按照中省和市县的部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将持续地抓党建、抓产业、抓就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