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白水人大代表在行动 倾力产业扶贫的女代表——记市五届人大代表、白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杨超群
通讯员刘丰
“人大代表,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奉献!”这是杨超群在审议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发言时的肺腑之言。
杨超群,出身贫苦家庭,2000年下岗以后,经过一路坎坷,2003年创办白水县红卉花木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被群众推选为白水县人大代表,白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渭南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在白水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杨超群更是不甘示弱。
“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无风险、劳动强度小、前景好,可以弥补某些产业短期不能收效的短板!”经过认真筛选,杨超群最终将产业扶贫的项目锁定在发展富硒苹果生产、丹参种植、芦花鸡养殖等产业上。
发展富硒苹果,是杨超群在平衡企业发展壮大与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关系,实现互惠双赢时作出的成功尝试。
起初,杨超群从改善现有苹果品质入手,在白水第一家生产富硒苹果。2015年秋,她把目标锁定在尧禾镇收水村、北盖村,计划定好,说干就干。她带领公司员工深入这两个贫困村,逐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苦,体察民情,详细了解群众愿望,与贫困户商讨脱贫措施,制定帮扶方案,与74户果农、24户贫困户签订了协议,公司以每公斤高于市场1元的价格收购,给果农和贫困户吃上了“定心丸”。
“杨总派人专门指导我们施用硒肥,每亩果园平均增收2500元以上。”收水村贫困户张亚俊高兴地说。
杨超群与群众共同种植的富硒苹果取得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富硒认证,销路很好。她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明年计划再鼓励带动50户果农参与进来,把基地扩大到1500亩,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目标只有一个,道路却有千万条。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超群遇到了被天士力集团返聘的李东锋教授,了解到种植丹参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且白水县有发展中药材种植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种植传统。随后,她先后四五次往返于白水、陕南商洛。经过3个月考察调研,最终与天津天士力集团合作,采取订单农业生产,扶持贫困户种植丹参药材。2016年,她在白水首家种植丹参,投资350余万元,流转土地200亩,建成了丹参种苗基地,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并以保护价收购。
北盖村贫困户张郑民去年种了4亩丹参,亩均收入3000元左右,今年扩大到6亩。据了解,去年杨超群共扶持297户贫困户种植丹参3000余亩。
“贫困户致贫原因有好多种,精准扶贫就是针对每户贫困户制定适合其家庭实际的帮扶措施和计划。”针对农村妇女脱贫致富门路单一的问题,杨超群在白水首家带领养殖芦花鸡。
“杨总为我们贫困户送来了致富产业,芦花鸡蛋就是好,我们明年还要多养些!”北塬村贫困户李启宏夫妇养殖芦花鸡500余只,年收入达到五六万元。据了解,杨超群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向270余户贫困户发放芦花鸡25000余只,根据每户具体条件,分发50只至200只,由各户散养,公司统一品种、防疫、收购,网上直销,线下配送。
说到网上销售,杨超群在紧跟“互联网+”的步伐上也是先行一步。2015年,她充分依托白水良好的苹果产业基础和优越的交通物流条件,在全县率先发展电子商务,成立了白水县白宝汇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8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5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站,每个服务中心(站)联系所在镇村10户至20户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实现创业,脱贫致富。
今年,杨超群和她的白宝汇公司继续加大扶贫力度,以电子商务为平台,以精准扶贫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建设10000亩丹参产业扶贫基地,扶持带动贫困户821户种植丹参4000亩;建设10万只芦花鸡产业扶贫基地,扶持带动贫困户200户;建设1000亩富硒苹果产业扶贫基地,扶持带动贫困户50户;建设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点20家,每家扶持带动贫困户5户-10户。
杨超群成立的白水县超群妇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专门吸收农村贫困妇女、残疾妇女。公司通过免费培训学习,免费提供刺绣材料,帮助她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合作社根据她们个人意愿,有的留在绣庄安置工作,有的回家代工,公司免费为她们销售产品。帮助带动20余名女性成功创业,部分下岗职工的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
作为一名企业家,杨超群时刻不忘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捐资捐物,为汶川地震灾区捐资捐物,为困难群众捐资捐物,为残疾妇女儿童捐资捐物,每逢过年过节看望孤寡老人,十多年来,累计捐款300余万元,资助大学生90余人……
在白水发展的进程中,在企业家的担当上,在人大代表的角色中,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杨超群都取得了超群的业绩,因为她有着致富不忘乡亲的桑梓情怀,有着为民担当的代表情怀。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